由此帶來人們反思照顧自己的健康行為,不僅是道德上的訴求,更是傅柯(Foucault)認為一個道德的行動,不應該只簡化為一個或一系列合乎規則、律法或價值的行動,而是公共面向生命的實踐,反映出某種關於「人是什麼」、「我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」、「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」的理論或實踐模式。
舊金山決定更改校名之決策引發激烈批評,現任市長布里德(London Breed)也表態反對。學校改名潮是全美對種族主義歷史重新思考的縮影,時機和費用是另外衍生出的爭議。
美國學校的改名潮在「黑人的命也是命」運動前就已開始,社會辯論是否該改名,但花費也不低。令人意外的是,廢奴代表人物林肯躺著也中槍。這些指標性政治人物因曾是蓄奴者,在「昨是今非」的論述下,舊金山當地檢討為不適用於校名。舊金山的教育委員會投票通過1個已經討論數年的決議,即市內44間以種族歧視、蓄奴或殖民有關人士命名的學校都將改名,包括美國好幾位前任總統都在內。《紐約時報》(New York Times)等媒體報導,其中需要改名的包括以華盛頓和傑佛遜(Thomas Jefferson)2位總統為名的學校,這兩人都有蓄奴。
私立學校改名相對較快,普林斯頓大學(Princeton University )召開特別會議即決定去年6月重新命名校內2個單位,移除前校友、支持種族主義的前總統威爾森(Woodrow Wilson)的掛名。舊金山的《CBS News》報導,教育委員會投票通過後,已將相關通知發給44間學校,其截止日期為2021年4月19日,需提供小組審查建議的新名稱,屆時小組將對其進行重新命名,並向教育委員會提出新校名的最終建議。不過書中提到的只是泰、緬、越、印尼等料理,因此池先生的進駐,可謂更鞏固了東南亞美食街的定位。
在同年秋季,正香馬來西亞餐室(原名正香海南雞飯)也在台大後門的辛亥路創立了,葉老闆曾是W Hotel燒臘副主廚,與池先生一樣,都是因為馬台婚姻而留下來創業,而且正香馬來西亞餐室店面也靠近118巷,意即在憶馬當鮮、池先生、正香的群聚效應下,台大後門一帶可以說馬來西亞餐廳重要的戰場,或準確來說,餐廳設在學府周邊的話,至少有穩定量的馬來西亞學生客源。在台的馬來西亞學生絕大多數是華裔,馬來裔是少數,而會留在台灣開餐廳的,更是少見了。首先是台灣知名的欣葉國際餐飲集團,欣葉在2015年引進了馬來西亞連鎖餐飲品牌Papparich金爸爸。儘管「九十九回天天夜市」在隔年6月就停止營運了,但在2016年初,聯發國際餐飲集團接著在台北東區推出新品牌【Mamak檔】星馬料理,同年底甘榜馳名海南雞飯在中山站附近開業。
本文為系列文章,上篇請見:《從1991到2014,那些年台北的馬來西亞餐廳潮起潮落的故事》 筆者認為,2015年不僅是台北,也可以算是台灣馬來西亞餐廳版圖變化蠻重要的一年,無論是個體戶經營,或是餐飲集團參戰,都注定讓馬來西亞料理在台灣的能見度又往上一層樓了。而2020年底在台北臨江夜市、師大夜市開業的寶煲肉骨茶,據悉創辦人也是向馬來西亞師傅學藝的。
Photo Credit:杜晉軒 吧生仔碌碌公館店 作家王瑞閔曾在其著作《舌尖上的東協─東南亞美食與蔬果植物誌》提到,公館是聚集多國東南亞料理的美食街。接著2020年中,李志權女兒在桃園中壢開分店,就叫「富爸爸馬來西亞料理」。Photo Credit:杜晉軒 圖為曾在新店安坑開業的天天夜市,售有許多東南亞料理 另一方面,大約在同年7月「萬得富爸爸肉骨茶王中王」(以下簡稱萬得富)在新北市板橋新埔開業,而萬德富的老闆李志權,來台灣前就已在吉隆坡經驗肉骨茶餐廳的,後來被邀請到天天夜市開業。至於其它在2015年後創立,而且是馬來西亞人因婚姻關係而在雙北開店的,還有星馬快餐(在台北東區和新莊有分店)、中和區的黃記海南雞(去年搬到高雄了)、南勢角的小檳城食堂、新莊的餓餓食堂、汐止的文昌記與老黃記等,就不一列舉了,若有遺漏盼見諒。
而另一家在台灣的馬來西亞品牌,則是2006年在馬來西亞成立的「板麵」連鎖店「面對面Face to Face Noodle House」,這是一家專賣馬來西亞華人傳統麵食「板麵」的連鎖品牌。同樣是到巴生拜師的,還有今年在公館夜市開業的台灣KK肉骨茶。除了上一篇文章提到林美貞開過長江白咖啡、小檳城南洋茶餐廳外,2015年後也出現了兩家由馬來西亞藝人創立的家鄉美食餐廳。2018年在大安站附近開業的Mooka,後來因成本因素而在2019年結業。
也許很多僑居台北的馬來西亞人不知道,或忘了的是,聯發國際餐飲集團董事長鄭凱隆曾於2015年9月,斥資新台幣3億元在新店安坑開了4千坪的「九十九回天天夜市」(以下簡稱天天夜市),並主打南洋風格。接著池家瑋在2017年於公館商圈開了分店,而池家瑋姐姐Shirley在2020年推出主打沙爹火鍋的新品牌「吧生仔碌碌」 ,店址就在池先生公館店對面。
其實除了由馬來西亞老闆烹煮肉骨茶外,也有不少馬來西亞餐廳,是台灣人向馬來西亞師傅學藝後創業的,例如同樣是在2015年,發跡於高雄光華夜市的拿督肉骨茶,其創辦人是到肉骨茶發源地-馬來西亞巴生(Klang)學藝的,後來才返台在各縣市展店,目前據點有台北三重店與桃園中壢店而2020年底在台北臨江夜市、師大夜市開業的寶煲肉骨茶,據悉創辦人也是向馬來西亞師傅學藝的。
同樣是到巴生拜師的,還有今年在公館夜市開業的台灣KK肉骨茶。其實除了由馬來西亞老闆烹煮肉骨茶外,也有不少馬來西亞餐廳,是台灣人向馬來西亞師傅學藝後創業的,例如同樣是在2015年,發跡於高雄光華夜市的拿督肉骨茶,其創辦人是到肉骨茶發源地-馬來西亞巴生(Klang)學藝的,後來才返台在各縣市展店,目前據點有台北三重店與桃園中壢店。Photo Credit:杜晉軒 吧生仔碌碌公館店 作家王瑞閔曾在其著作《舌尖上的東協─東南亞美食與蔬果植物誌》提到,公館是聚集多國東南亞料理的美食街。後來Adibah決定將店面規模縮小,2020年在師大商圈開了「Malaysia Kitchen in Taiwan 大馬廚房」,主打外送廚房,不過最近大馬廚房已公告接下來會搬去新地方。首先是台灣知名的欣葉國際餐飲集團,欣葉在2015年引進了馬來西亞連鎖餐飲品牌Papparich金爸爸。除了上一篇文章提到林美貞開過長江白咖啡、小檳城南洋茶餐廳外,2015年後也出現了兩家由馬來西亞藝人創立的家鄉美食餐廳。
而另一家在台灣的馬來西亞品牌,則是2006年在馬來西亞成立的「板麵」連鎖店「面對面Face to Face Noodle House」,這是一家專賣馬來西亞華人傳統麵食「板麵」的連鎖品牌。此外,2018年也出現了第一家獲得清真認真的馬來西亞餐廳-Mooka,創辦人是一名曾在台灣留學的馬來裔女生Adibah。
儘管「九十九回天天夜市」在隔年6月就停止營運了,但在2016年初,聯發國際餐飲集團接著在台北東區推出新品牌【Mamak檔】星馬料理,同年底甘榜馳名海南雞飯在中山站附近開業。至於其它在2015年後創立,而且是馬來西亞人因婚姻關係而在雙北開店的,還有星馬快餐(在台北東區和新莊有分店)、中和區的黃記海南雞(去年搬到高雄了)、南勢角的小檳城食堂、新莊的餓餓食堂、汐止的文昌記與老黃記等,就不一列舉了,若有遺漏盼見諒。
本文為系列文章,上篇請見:《從1991到2014,那些年台北的馬來西亞餐廳潮起潮落的故事》 筆者認為,2015年不僅是台北,也可以算是台灣馬來西亞餐廳版圖變化蠻重要的一年,無論是個體戶經營,或是餐飲集團參戰,都注定讓馬來西亞料理在台灣的能見度又往上一層樓了。也許很多僑居台北的馬來西亞人不知道,或忘了的是,聯發國際餐飲集團董事長鄭凱隆曾於2015年9月,斥資新台幣3億元在新店安坑開了4千坪的「九十九回天天夜市」(以下簡稱天天夜市),並主打南洋風格。
Photo Credit:杜晉軒 圖為金爸爸台北南港店。首先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藝人艾成於2015年在西門町創立艾叻沙,主打其家鄉口味的砂拉越叻沙,在台北市慶城街也有分店。接著2020年中,李志權女兒在桃園中壢開分店,就叫「富爸爸馬來西亞料理」。不過書中提到的只是泰、緬、越、印尼等料理,因此池先生的進駐,可謂更鞏固了東南亞美食街的定位。
來自台灣的黃柏學因緣際會認識了「面對面」創辦人吳國強,2019年他倆合夥把該品牌引進了台灣,也是「面對面」在海外的首家分店。2018年在大安站附近開業的Mooka,後來因成本因素而在2019年結業。
在同年秋季,正香馬來西亞餐室(原名正香海南雞飯)也在台大後門的辛亥路創立了,葉老闆曾是W Hotel燒臘副主廚,與池先生一樣,都是因為馬台婚姻而留下來創業,而且正香馬來西亞餐室店面也靠近118巷,意即在憶馬當鮮、池先生、正香的群聚效應下,台大後門一帶可以說馬來西亞餐廳重要的戰場,或準確來說,餐廳設在學府周邊的話,至少有穩定量的馬來西亞學生客源。接著池家瑋在2017年於公館商圈開了分店,而池家瑋姐姐Shirley在2020年推出主打沙爹火鍋的新品牌「吧生仔碌碌」 ,店址就在池先生公館店對面。
接著是2019年在台北東區成立的湖里有魚,主打魚頭米粉,是由歌手車志立開的,但據悉他後來退出經營,該店也在2020年底結束營業了。Photo Credit:杜晉軒 圖為曾在新店安坑開業的天天夜市,售有許多東南亞料理 另一方面,大約在同年7月「萬得富爸爸肉骨茶王中王」(以下簡稱萬得富)在新北市板橋新埔開業,而萬德富的老闆李志權,來台灣前就已在吉隆坡經驗肉骨茶餐廳的,後來被邀請到天天夜市開業。
在台的馬來西亞學生絕大多數是華裔,馬來裔是少數,而會留在台灣開餐廳的,更是少見了。當天天夜市結束營運後,一開始李志權先回馬來西亞,後來孩子娶了台灣太太,因此再舉家來台,在新埔開業至今。根據官網的介紹,2015年金爸爸進軍台灣市場後,目前分別在台北市和台中市各有2家分店,而在馬來西亞本土已有超過100家分店,在澳洲、汶萊、柬埔寨、新加坡、印尼、中國、美國、紐西蘭、斯里蘭卡和韓國也能見到Papparich的足跡。而另一家重要的台灣資本,就屬聯發國際餐飲集團了,該集團旗下就有台灣手搖飲料品牌歇腳亭sharetea,馬來西亞餐廳則有位在東區的【Mamak檔】星馬料理,以及中山站附近的甘榜馳名海南雞飯。
此外,2018年在台北石牌營業的「大馬香咖哩煲」創辦人,也曾到馬來西亞學藝,但餐廳已於2019年結束營業對涅姆佐夫的支持者來說,納瓦尼不是英雄。
但納瓦尼並未承諾改變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傾向,換句話說,對於真正想投往西方自由的一派來說,他不是個典範。2015年2月,當時最知名反對派領袖、前副總理涅姆佐夫(Boris Nemtsov)遭暗殺後,善用網路平台為媒介的納瓦尼成為名聲最響亮的人物。
這次和俄羅斯近年來的大規模抗爭不同,「無產階級」怒吼的意味更重,這不僅讓政府擔憂,社會上其他相對成功的人士也感到恐懼,即使他們自認根本不擁戴普亭政府。※封面圖為俄羅斯鄂木斯克(Omsk)呼籲釋放納瓦尼的民眾,舉牌字義為「One for all and all for one」,類似「我為人人、人人為我」。
评论留言